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11:42    次浏览
小城镇建设是岷漳地震灾后重建的“点睛之笔”。在推进灾后重建小城镇建设中,岷县紧密结合实际,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勘察、设计单位科学规划设计,有力有序推进建设,力求做到眼光远、理念新、定位准、起点高、质量好,农村小城镇建设步入了规范化、科学化轨道。梅川镇是岷县的北大门。国道212线贯穿南北,悠悠洮河穿境而过,商贸流通发达,发展中药材销售和精深加工既有传统市场积淀,又有创新发展空间,通过灾后重建实现“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”具备一定的条件。重建规划中,梅川新区成为整个岷县灾区恢复重建的“点睛之笔”。该新区规划建设新农村住宅小区、中药材交易市场、红店小学及附属幼儿园、敬老院、村级组织活动场所、当归主题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,建成后将成为集商贸集散、特色农业、旅游、教育和居住等功能有机和谐统一的“县城次中心”。茶埠镇与梅川镇紧紧相连,经济发展的互补性强。按照省委、省政府梅茶一体化发展思路和打造县城次中心定位要求,总占地近400亩、规划建筑面积16.7万平方米的茶埠新区立足打造茶马古镇的定位,从新区广场、住宅、楼群、滨河景观带都体现茶马古道的文化元素,其配套基础设施有主题文化广场、幼儿园、供水厂、供热站等。寺沟乡距岷县县城8公里。国道212线穿境而过,即将竣工的兰渝铁路岷县车站与乡镇府所在地仅一步之遥,加之该乡是当归、黄芪等中药材主产区,发展商贸物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。灾后重建中,岷县依托区位优势,总投资1820万元着力打造朱麻滩——寺沟——八步川集中连片区,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风貌改造工程、排水工程、照明工程、广场工程及市场等。截至目前,投资1.9亿元的梅川、茶埠、寺沟3个特色的小城镇道路管网、绿化、亮化等基础设施项目和旧镇区违章建筑拆迁、沿街户立面改造、主干道铺油罩面、人行道铺设等工作已全面完成;追加投资1亿元的梅川——茶埠新区12个重建项目正在进行路基工程、人行道铺装、管网埋设;梅茶新区一期17栋安置楼正在进行细部扫尾,建成后可安置436户群众。为了实现整体跨越,城镇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成了必不可少的“洗脸工程”。行走在岷县的小城镇建设示范点,越来越多的群众这样感叹:基础设施越来越全了,城市环境越来越好了,生活越来越舒心了!每一处都在诉说着岷县正在发生的变化,这种变化反映在基础设施建设中,反映在平坦笔直的道路上,反映在绿意盎然的街区里,反映在市民幸福的笑容中……“灾后重建与城乡环境卫生同步协调推进,转变发展方式,促进人居环境改善。实现镇区居民‘家家有住房,户户有商铺,人人能就业’的目标,让群众过上美好幸福新生活。”岷县梅川镇镇长董名远说。 为了全面提升旧镇区功能定位,梅川镇对镇区沿街房屋进行了“六位一体”改造,对镇区主干道路铺油罩面,铺设人行道和供水排水管网,改造电缆线路,安装太阳能节能景观灯,清理街道两旁乱摆乱放摊点,并制定了全镇环境整治方案,由主镇区延伸到各村,按照一户一策、一户一法的原则,分别建立了环境整治农户台账,制定了具体整治措施。“小城镇建设,服务功能的提升是关键!要通过规划设计,进一步凸显区位优势,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,从而全面提高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。”据岷县寺沟乡乡长梅晓春介绍,该乡对沿街商铺及住户房屋的屋顶、墙面及门窗等进行了全面改造。并栽植行道树、敷设排水管道、新建文化广场、安装健身器材、布设绿化带,进一步提升服务功能。近三年来,岷县通过加强教育、医疗、文化、体育等公用基础设施,城市供电、供排水、供热、垃圾处理、小广场、停车场等配套设施,通信、广播电视、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,不断完善城市功能,创造了优越的发展环境,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。在岷县,灾后满目疮痍的乡村,处处涅磐重生,破茧成蝶。一座座独具特色的新屋整齐排列,一条条硬化了的道路通向农家。商贸街、农贸市场、汽车站、文化广场、养殖场、加工厂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,群众安居乐业,笑逐颜开,到处洋溢着蓬勃的生机和活力。岷县自古就是“西控青海,南通巴蜀,东去三秦”的交通要道,有“茶马互市”的传统和“陇原旱码头”的美称,是甘肃南部久负盛名的商品集散地。“十三五”规划中,岷县共纳入扶贫攻坚、基础设施、现代农业、产业转型升级、文旅融合、现代物流服务、新型能源发展、创新能力提升、民生保障改善、生态屏障构筑等十个领域重点项目846项,总投资1097亿元。放眼未来,随着一条铁路、两条高速公路、两条国道的全面建成,岷县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,发展基础更加夯实、发展优势更加明显、发展环境将更加优化,一大批大型商贸企业将也将纷纷落户岷县,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: